Vue.js 其中一個核心思想是數據驅動,它提供了一個 MVVM 風格的雙向綁定 Javascript 庫。所謂數據驔動是指視圖是根據數據生成的,開發者不用直接去操作 DOM 以及煩惱頁面的事件綁定,可以專注在前端的邏輯與數據管理。此外 Vue 還會對操作進行監聽,當視圖發生改變時,Vue監聽到這些變化,會對數據進行相應的修改,從而形成了數據的雙向綁定。
MVVM 是 Model-View-ViewModel 的縮寫,它是一種基於前端開發的架構模式,其核心是提供對 View 和 ViewModel 的雙向數據 綁定,這使得 ViewModel 的狀態改變可以自動傳遞給 View ,即所謂的數據雙向綁定。
Vue2 響應式原理回顧
根據官方文件對於響應式原理的 介紹 ,簡單總結如下:
- VUe2 的數據響應原理是由 JS 標準內置對象方法 Object.defineProperty 來實現的 (這個方法不兼容 IE8 和 FF22 以下的瀏覽器)
- 任何一個Vue Component 都會有一個與之對應的 Watcher 實例。
- Vue 的 data裡的屬性會被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屬性。
- 當 Vue component render 函數 被執行時, data 會被觸碰,進而調用 getter 方法,此時 Vue 會去記錄此 Vue component 所依賴的所有 data (此過程被稱為依賴收集)。
- 當 data 被改動時, setter 方法會被調用,此時 Vue 會去通知所有依賴於此 data的組件去調用他們的 render 函數進行更新。
Vue2 響應式的缺點
- 遞歸,消耗大
- 新增/刪除屬性需要另外實現API
- 陣列需要另外實現
- Map、Set、Class等資料類型,無法響應式
- 修改語法有限制
Vue3 響應式方案
採用 ES6 的 Proxy 進行響應式,Proxy可以在目標對象上加一層攔截/代理,外界對目標對象的操作都會經過這一層攔截。
相較於 Object.defineProperty ,Proxy支持更全面的對象操作: get, set, has, deleteProperty, ownKeys, defineProperty…等。
為什麼畫面沒有隨資料更新
答案只有一個:沒有正確的宣告響應式data。
在 Vue2,只有 data() 裡的屬性於初始化中被設置 getter 及 setter,其他區塊裡宣告的變數不會。如果是動態新增資料,則必須呼叫正確的API,否則 Vue 無法監控到資料是否更新,當然就無法通知調用 render 函數渲染新的畫面。
在 Vue3 則是提供了新的API用以宣告響應式,它們分別是 ref
和reactive
。
ref
ref
提供了將以下七種主要的Javascript資料型態變成響應式,如果你需要以下的資料型態作為數據驅動,ref
會是一個好選擇:
- String
- Number
- BigInt
- Boolean
- Symbol
- Null
- Undefined
範例
以下是一個計數器的例子,頁面渲染後,每點擊按鈕一次,計數器都會加一。
<template>
<div>
<span>8</span>
<button @click="count ++">點擊後加1</button>
</div>
</template>
<script>
import { ref } from "vue";
export default {
setup() {
const count = ref(0)
return {count}
}
};
</script>
錯誤的使用
以下是一個錯誤的例子,我們對count變數進行了數據綁定,同時也宣告了一個onClick變數,每按下按鈕就會使count增加1,但是不管我們按幾下按鈕,頁面總是顯示 0 ,console的輸出卻又顯示了count的數值確實有增加。
這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count變數宣告為響應式,因此vue並不會監測資料是否變動而去重新渲染畫面。
<template>
<span>8</span>
<button @click="onClick">點擊後加1</button>
</template>
<script>
export default {
setup() {
let count = 0
function onClick()=>{count++;console.log(count)}
return {count,onClick}
}
};
</script>
ref的機制
在前面的範例中,我們使用了const
關鍵字宣告了count的響應式,這是因為ref
會根據我們傳入的參數返回一個 ref Object
,該物件只會有一個.value
屬性,每當你要獲取或修改資料時,就可以使用object.value
去讀取或更新數值。
由於它是個Object,因此我們宣告時可以用const
關鍵字,
{_isRef: true}
value: (...)
_isRef: true
get value: ƒ value()
set value: ƒ value(newVal)
__proto__: Object
ref 自動展開
另一個問題是我們為什麼不用在樣板裡使用.value
進行數據綁定?
<template>
<span>8</span>
</template>
這是因為當 render 函數渲染上下文時,它會自動展開 ref
物件的 .value
,因此你不用在template顯式呼叫object.value
就可以進行數據綁定。
computed
函數同樣具有自動展開ref的功能,同樣的你可以在computed
裡頭直接呼叫ref
物件。
reactive
假使你想要的是一個響應式物件,而不是主要資料型態的響應式變數, reactive
將會是你需要的,它接受一個Object,並且會回傳一個響應式的物件。
舉例來說,上述的ref範例可以用reactive改寫:
<template>
<div>
<span></span>
<button @click="state.count ++">點擊後加1</button>
</div>
</template>
<script>
import { reactive } from "vue";
export default {
setup() {
const state = reactive({count:0})
return {state}
}
};
</script>
reactive
和ref
最大的差異,是ref
在template會自動展開,可以省略.value
的書寫,而reactive
可能包含多個屬性,因此一定要像範例般明確地指定,如state.count
。
ref 或 reactive的使用選擇
那麼我們何時使用ref
,什麼情境使用reactive
呢?
一切取決於開發者組織代碼的方式,上述點擊器的範例,我們宣告了一個count變數的響應式資料,儲存的是單一主要資料類型,因此使用ref
會比reactive
更佳。
假設今天我們要建立一個使用者頁面,使用者有: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電話、vip等屬性,我們有兩個選擇,第一是用ref
分別宣告每個屬性
<script>
import { ref } from "vue";
export default {
setup() {
const name=ref('')
const gender=ref('')
const age=ref(0)
const phone=ref('')
const vip=ref(true)
return {name,gender,age,phone,vip}
}
};
</script>
又或者我們可以使用reactive
宣告一個響應式的user物件
<script>
import { reactive } from "vue";
export default {
setup() {
const user=reactive({
name:'',
gender:'male',
age:18,
phone:'',
vip:true
})
return {user}
}
};
</script>
前一種適合展示單一會員資料頁面,由於ref具有自動展開的功能。我們在template中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前綴,直接使用name
、gender
或age
等。
後一種適合會員列表,你可以配合陣列使用,列表式的渲染每一個user
資料。
一切取決看你的需求,沒有哪一種寫法一定更好。
小結
在本章中,你學到了
- 響應式原理
- Vue2的響應式和Vue3的響應式實現方案
- ref & reactive
- 錯誤的響應式宣告(為什麼畫面沒有隨資料更新)
- 參考文獻
This was originally posted on my own site.